跳到主要內容

塞港全球大恐慌

 當全球面對疫情,在加強運輸生產業防疫導致人力與貨櫃短缺同時,全球網路購物與實體商品的需求飆升,導致世界各大重要港口的擁堵和運輸延誤,並推高了運輸成本。面對進貨成本提升,商家開始轉嫁高運費成本到消費者端,使得進口貨品價格持續上漲。隨著即將到來的年終購物旺季,如中國黃金週、黑色星期五(Black Friday)、聖誕節與節禮日(Boxing Day),全世界都在堪憂塞港現象造成的連鎖反應,即將影響各類商品與糧食供貨正常。現在,就來透過新聞內容,一探全球化下塞港現象對日常生活的深遠影響,並掌握追蹤新聞時事必備關鍵單字!


什麼是「塞港現象」?如何牽動著全球經濟?

由於新冠疫情持續延燒,港口人力限縮與全球貨櫃短缺,導致世界各大港口的運輸處理容量下降。伴隨著因應各國邊境封鎖,而導致民生消費性商品需求提升,航運供應鏈無法承受則連連超載。汪洋上航行的船隻與港口擁塞堆積如山的貨櫃,正透過下面五個層面,牽動著全球經濟的流動。


Global supply chain breakdown 全球供貨鏈癱瘓

當貨品無法順暢進出港而導致貨期延宕,全球的經濟都因此遭殃。突發事件如三月蘇伊士運河船隻堵塞,使得國際運輸要道阻塞停擺外,變種病毒疫情在勞動力密集的港口大城爆發,也導致如中國廣東省的大港關閉,使得船隻必須改道而行,間接也堵塞整體運輸線,每日負荷量成長。隨著後疫情時代的經濟重啟,民眾需求增加,海運價格暴漲,商品價格水漲船高。根據華盛頓郵報、CNBC報導,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13年來的最高值5.4%,Costco、沃爾瑪、Nike等大型品牌都預計,感恩聖誕假期來臨前,商品還會漲價。


東方食品商會發言人周曉濱18日表示,從中國運貨來美國的海運成本,以20呎貨櫃箱為例,從去年初疫情前的每箱3000多元,9月底最高飛漲到1萬2000元,10月回落到1萬元左右,也漲了3倍多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提升、美中貿易戰等多個因素疊加,導致物價大幅上升。華人或餐館常用的米粉,零售價從疫情前的每磅0.69元,上漲到如今的1.69元,增幅145%。豆油、味精、玉米澱粉等,漲幅都是一倍多。


周曉濱經營進口貿易多年,對近來的物價飛漲深有體會。他說,疫情以來,華人或餐廳常用的食品都大幅漲價。每袋1磅(16盎司)的肇慶米粉,疫情前零售價0.69元,美中貿易戰後,漲價近到1元,疫情爆發後,漲到如今的1.69元,漲幅145%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準備購車前,該選擇水貨還是總代理?

台灣最有名的「水貨」車種就是TOYOTA SIENNA,是一款深受企業老闆喜愛的大型7人作商務用車,去年2015年進口休旅車中銷售第八名,銷量超過1400輛

福斯柴油車排廢造假台進口3款共1865輛

福斯柴油車涉用軟體操控來造假廢氣排放量,環保署今指出,國內有進口Passat、Golf、Audi A3這3款柴油車,自2009年至今年合計1865輛,環保署已請車商代為聯繫車主,是否願讓該署進行排氣檢測,若最後沒車主願意,車商又未宣布全部召回,環保署不排除公開徵求福斯車主接受「使用中車輛調查測試」。

港口問題迫使當地商店通過卡車運輸供應品,增加了成本

對於 Archival Gallery 和相框店老闆 Dee Neath 來說,抓緊時間等待吧。 “突然間我什麼也得不到,”她說。 因此,她從批發商的休斯頓和芝加哥倉庫訂購供應品,然後用卡車運送。 “我會一次購買 500 英尺的東西,而其他鏡框商店只購買一個鏡框。我們在這裡製造,”她說。 由於南加州港口的運輸延誤,這就是 Neath 正在做的事情。 “無論是 UPS 還是加州一夜之間,我們都在運送 12 英尺長的大棒。它需要更長的時間,而且價格更高,”她說。 八個月前,她以這樣的價格為一家酒店出價 1,400 件。 “所有價格——運費和所有這些——都增加了 20%。所以,現在我在這上面賺到的利潤微乎其微,並且努力按時完成工作,”她說。延誤正在推遲她所有的項目。 “我曾經可能有一個缺貨訂單,現在我從上週開始擁有所有這些。我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延期交貨委員會,”她說。 Doug Elmets 希望能在感恩節前放一面鏡子。 “我們幾週前就訂購了,”他說 他多年來一直是客戶,並且會支付額外費用以支付額外費用。 “像 Dee 和她的鏡框店這樣的小零售商,他們真的靠忠實顧客生存,我認為這些忠實顧客希望能夠在困難時期幫助她,”他說, 到目前為止,Neath 還沒有轉嫁成本,但考慮到她今年最大的訂單,她開始懷疑公司的成本是多少。 她說:“這是一份重要的工作,本來可以讓我們度過這一年,現在它變成了很多工作,如果我們能夠實現收支平衡,我們將很幸運,”她說。